新闻来源网址: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cmsmodel/news/detail/344202.shtml
投中网(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报道:鸿泰基金投资传音控股,并非单纯着眼于投资一家手机企业。
在专注做了两年半导体产业链投资之后,鸿泰基金开始逐渐取得收获。
3月29日,上交所科创板披露信息显示,有“非洲手机之王”称号的传音控股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中国大众对传音控股可能不太熟悉,因为这家公司80%的收入来自非洲,它在非洲手机市场占有率接近50%。在已经受理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者中,传音控股称得上是巨无霸。2018年传音控股全球手机出货量达到1.24亿台,排名全球第四;营业收入226.46亿元,净利润6.57亿元,近两年呈翻倍式增长。2017年,鸿泰基金向这家手机“隐形冠军”投资了6000万元。如果按目前A股的平均市盈率计算,传音控股的市值将在300亿元左右,在已经受理的30多家拟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之中,传音控股有望成为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
不过鸿泰基金投资传音控股,并非单纯着眼于投资一家手机企业。实际上,鸿泰基金是目前中国创投行业中少数专注于集成电路产业的机构之一。推动中国芯片行业发展,是鸿泰基金在2016年成立之时即定下的使命。“我们每一个项目上投委会的时候,都要从大的逻辑上阐述清楚,这笔投资和芯片行业有什么关系,对芯片行业有什么带动作用。”鸿泰基金董事长曾之杰如此向投中网表示。
具体到传音控股,曾之杰是这样阐述鸿泰基金的投资思路的:“传音的手机里面已经开始用了很多国产芯片、零部件,在得到包括鸿泰基金在内的投资人的投资后,传音持续成长,自然会带动一批国内供应商的发展,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成立两年多以来,鸿泰基金在这一思路下已经投资了不少优秀企业。除了传音控股之外,鸿泰基金还是另一家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国产高端耳机品牌万魔耳机的主要股东。
芯片拓荒者
就在两三年前,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等词汇在整个一级市场还鲜有听闻。因为中兴事件,芯片才骤然间进入大家的视野。
曾之杰与芯片结缘要更早。早在2005年,曾之杰还在老牌外资机构华登国际工作,主导投资了深圳的国微技术。国微技术应该是国内最早涉足集成电路的公司之一,目前已经在香港上市。国微技术的创始人、董事长黄学良,目前也担任鸿泰基金的总经理。这些深厚的过往背景,让鸿泰基金在门槛极高的半导体行业有能力立足。
对于芯片投资的空气之稀薄,曾之杰深有体会:“偶尔投一两个项目的不算,比较系统性的、有延续性的专注在这一行业里的团队,国内其实到现在也没有几个,一只手就数过来了。”
投芯片的团队少,当然有其客观原因。中国半导体行业整体上依然相当孱弱,作为一家投资机构要想深耕半导体,难度实际上是非常大的。
半导体产业看似很大,中国每年进口芯片的规模甚至超过石油,但规模如此巨大的产业中,中国企业的活动范围却小得可怜。曾之杰坦言,中国目前只能在一些细分领域里做一些小芯片,在通用芯片这个主战场上,无论是CPU还是存储,“我们根本还没有到上场的时候”。
因此要投资半导体行业,首先要求投资人要有长周期的精准眼光。曾之杰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半导体行业很难取巧,不像互联网公司搞个模式创新,来一个风口。半导体公司取不了这个巧,必须扎扎实实把芯片做出来才算数,光在嘴上说是没用的。而且只做一块芯片也没用,还得迭代,不然很快就被市场淘汰。
芯片投资如此艰苦,当然可能的回报也是巨大的。曾之杰主要提示了两点。首先,既然芯片的进口规模如此巨大,其进口替代就是一个有很大市场空间的机会,这也是鸿泰基金目前关注的重点之一。另一方面,无论是工业4.0还是智能+,都少不了芯片,它就相当于是工业的血液。虽然半导体公司成长缓慢,跟互联网公司的爆炸性成长无法相比,但如此巨大的需求就在眼前。“中国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很弱,但弱的反面就是机会。”曾之杰总结道。
不止投芯片 更是投生态
2016年国家成立了集成电路大基金,这之后芯片产业投资骤然升温,鸿泰基金也在思考自身的投资逻辑。
曾之杰表示,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总共大约一千来家,这其中质地相对较好的公司大概只有两百多家,它们这两年已经被资本的犁翻了好几遍了。在这种情况下,半导体行业从几年前的被冷遇,到如今也出现了估值的泡沫。
而鸿泰基金看待芯片产业,更愿意从整个产业生态的角度出发,通过上下游的投资,促进芯片产业发展大环境的形成。前面提到的传音控股、万魔耳机都属此类。从这个逻辑出发,曾之杰阐述了鸿泰基金的投资切入点。
首先是寻找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公司。“在每个细分领域,我们会去捋整个链条上,哪些公司是占据主动的。”在这些关键节点公司之中,再去筛选比较优秀的公司进行投资。
核心的筛选标准,其实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考察它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公司的管理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面。鸿泰基金的两位合伙人曾之杰、黄学良都曾经扎根实业很多年,会用企业家的眼光去观察项目。
除此之外,曾之杰还谈到了一个趋势性的机会。那就是,随着中国开始进入存量经济的时代,每个行业都能年增长百分之三四十的时代过去了。在存量经济时代,有较强整合能力的公司,将更有机会胜出。不过与多数投资人强调投资行业前一二名不同,曾之杰并不认为行业第一的公司就一定是更有整合能力的公司,还要考察它的管理能力、企业家的战略眼光等多种要素。
“就好像赛马,马多的时候跑得快的马显不出来,到后面马少了,有些马就能够赶上来。”曾之杰比喻道。
“出汗式”的投后服务
曾之杰还并不只是看看而已,他还会花很多的精力帮助被投企业提升管理。别家投资机构的投后管理是让被投企业舒服,但鸿泰基金最擅长,却是让企业家“出汗”。
每年的年底,曾之杰会花一个月的时间,约每位被投企业的创始人单独交流,经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这样的谈话绝不是轻松的谈心,曾之杰在谈话前会做充足的准备,花很多时间研读投后团队整理出来的详细资料。而在谈话中,曾之杰往往会问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甚至会让创始人感到难堪、坐不住。
“其实大家都明白,今后要一个点一个点的抠运行效率,来提高企业的盈利,挖掘企业的潜力。”曾之杰表示。而在这方面,曾之杰、黄学良两位合伙人都自己创过业、掌管过企业,对企业管理的经验,与一般的投资机构相比要更深一些。
实际上,很多企业接受鸿泰基金的投资,也是看中了他们的实业经验。多数投资机构所做的投后服务,主要是体现在资本运作方面。但曾之杰认为,这种事市场上有一大批专业公司在做,鸿泰基金也有别的同事能做,企业家最需要的其实是有人帮他们捋顺思路。
“大部分企业家每天被日常运营的琐事包围,其实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或者精力深入考虑企业的发展,都是按照惯性在走。这个时候反而我们往往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挑战他,刺激他的思维。虽然有时候会让企业家难受,但实际上还是为他好。”曾之杰如此解释。
版权所有:深圳鸿泰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粤ICP备17072799号